24

Meta 这几天一亿年薪挖人的新闻,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。天才,与生俱来。鸡汤总说,成功是 99% 的汗水+1% 的灵感,其实从来那 99% 都不重要,重要的永远是那 1%。

可能在原始社会,不管是精英还是普通人,生产力差距并不大,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。天才稍微动下脑子,就已经超越了 99% 的凡人,而至于生产力输出,那自然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。所有人唯一平等的,也只有每天的 24 小时,一分不多,一分不少。

然而,哪怕这等量的 24 小时,产出也是不同的。智商低的甚至连一个基本的问题都解决不了,而智商高的,早已经解决无数问题,甚至,还能有很多的空闲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太多的时候,对于自己的记忆力总觉得是个大问题,容易忘记一些东西,包括人,包括事,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知识。总觉得这个东西解决了,学会了,后面再看到的时候肯定没啥问题,然而,这几天再次翻看一些基础知识的时候,脑子里出现了无数的问号,Tensor 的形状,加法运算等等,竟然脑子里一片空白。

x = paddle.to_tensor([[1.1, 2.2], [3.3, 4.4]], dtype="float64")
y = paddle.to_tensor([[5.5, 6.6], [7.7, 8.8]], dtype="float64")

看到这两个东西,第一眼看上去加起来第一个应该是 4.4,这脑子的确是不行了,第一个应该是 6.6。

有时候看到这种复杂运算,或者复杂的流程,一度都有想要逃避的想法。不是很喜欢去理解或者理清这些逻辑和流程。时隔多年以后,现在连卷积核有啥用都记不出清楚了,甚至常用的卷积核也毫无印象。

每每看到别人的研究成果,总是感叹,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有这个能力,做这个东西。有的作业真的是照着抄都抄的很累。偶尔遇到问题,去找作者问,大概率都不会有什么结果,可能是自己问题太傻逼,也可能是他们压根就没遇到过这个问题。

每次接触新事物总是有种恐惧感,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,最后又会是什么样子。也许之后投入大量精力之后才会发现,也不过如此。

最近精力说不上好,也说不上不好,之所以没写东西,实际也是没啥能写的东西。自以为很洒脱,然而并没有,哪怕已经想好了所有的可能性,依然心理若有所思。

而至于折腾,其实也没太多的心情,前段时间 edgeone 的内测。一直没有邀请码也没有跟风去测试,直到前段时间杜郎 给了个链接,去要了个邀请码。才在海外版接入,不过这时候接入的域名需要实名认证才能使用国内的加速。这个实名认证又需要国外的护照,所以就直接卡在了原地。只接入了一个域名,放了几个视频文件。

七月份国内版开始测试的时候,靠杜郎 友情赞助的邀请码,又申请了国内的内测,这次简单了很多,接入自然也顺利了很多,只要域名备案就可以了。测试了一下,速度还算不过,尤其是节点数量那是真的多。

而至于申请的苹果的权限,目前已经过了半个月了,期间提交了多次申请,一直没有答复。给苹果发邮件,说会处理,到现在又处理了好几天了,还是没有任何的结果。这个东西难道就这么无疾而终了?

有时候坚持一件事情,自己也说不上是为了什么。数字绑架?还是所谓的仪式感?跳绳断断续续的进行着,每周至少六天。这种并没有让人那么开心的事情,其实也能坚持下来。不知道是不是以为吃太少的原因,有时候站起来竟然有些头晕,不过稍微一会儿就缓和了。这种情况很多年没精力过了,最近出现了几次,不过想来应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。就暂且酱紫吧。

锻炼和学习都是让人痛苦的事情,也都难以坚持,当别人在努力的时候,我却把 24 小时里的自由时间去看了电视剧,电影。

这也算是浪费生命吗?只是当危机感袭来的时候,也多少有些负罪感。

这能力,看来是永远填不上欲望的沟壑了。

☆版权☆

* 网站名称:obaby@mars
* 网址:https://oba.by/
* 个性:https://oba.by/
* 本文标题: 《24》
* 本文链接:https://lang.bi/2025/07/21034
* 短链接:https://oba.by/?p=21034
* 转载文章请标明文章来源,原文标题以及原文链接。请遵从 《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2.5 中国大陆 (CC BY-NC-SA 2.5 CN) 》许可协议。


You may also like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